一花一世界,
一豬一宇宙啊。
去年在寫完台灣豬的題材後,得到許多好評,當時拿「豬肉」當主角,這次年底的提案,再接再厲,要來探索更深的「豬雜」。
.
設定題材時,原本想直接以雜碎出發,但這兩個字,被我的編輯提醒,對讀者來說可能太生猛太直接,因此改以豬雜這較溫和的形容會比較好。(如果是放在我的書裡,那我就不會客氣了)(笑)
.
寫作範圍也想要更廣更有趣些,因此最後定案時,是用豬雜而不僅是豬內臟來發想。 #島嶼上的豬寶 是這篇文章的寫作核心,要讓大家知道,台灣豬到底有多好吃,和,多好被吃。幾乎從頭到尾,從裡到外,進了台灣人的嘴巴,就真的叫物盡其用,也佩服先民對於食材運用上,克服早期環境,出神入化窮變的智慧。
.
篩選全台店家時,除了大家熟悉的黑白切,也希望能挖出更多更有意思的古早味吃法來和大家分享,因此從北到南,好比像豬肝腸、粉豬肺、豬雜肉骨茶、腸中腸、蒸豬肺粿、水晶豬皮、豬血腸、捆豬雜、炭燒豬雜冬粉等,全都在提案時列入考慮過,範圍從基隆到屏東,至於哪幾個店家會入選,在年底上線的文章會知道。
_____
後記:以為已經吃遍了豬內臟,但今天殺往遠得要命小鎮玉井採訪時,才首次認識了照片中的「豬喉管頭」。
.
它是和豬肺連通的粗白色喉管,頂在前端管頭的一塊肉。周圍主要由平滑肌和軟骨組成,脆口且薄薄的肉層有咬勁,老闆娘說,這是「她們自己在吃的私房菜」,就丟進豬血湯裡跟著滾,從開店滾到關店,單吃就好入味,吻點兌進烏醋、芥末的醬油膏更唰嘴。
.
豬寶,謝謝你啊。
#採訪側寫